TikTok毫无疑问是国内互联网企业中在海外市场上最为成功的代表。在刚刚过去的2022年,TikTok仍然保持着各大榜单中的领先地位,不仅是全球用户最喜欢的应用之一,更是流行趋势的引领者之一。然而,随着TikTok跻身全球顶级社交平台,商业化问题也成为了其面临的首要任务。

近期,TikTok宣布推出了一项名为Series的新功能,创作者可为自己的独家内容设置付费观看,并可比普通内容更长。据悉,Series功能允许创作者制作可购买的视频集,每个系列最多可有80个视频,单个视频长达20分钟,价格在1美元到190美元间,粉丝可通过视频中的链接或创作者的个人资料页面购买。
值得一提的是,为吸引更多创作者,TikTok并未对该付费视频功能进行抽成。TikTok方面表示,Series旨在帮助创作者提供多样化、高质量的内容,吸引更多忠实粉丝。
TikTok的商业化压力日益加大,迫使其必须尝试不同方式。在疫情前,TikTok已席卷全球,但商业化进程直到2020年才开始。当时,字节跳动试图在海外复制抖音的商业化路径,包括广告、直播打赏和直播带货。但据《金融时报》的报道,TikTok将其2022年全球营收目标降低至少20亿美元。TikTok最初预估2022年营收为120亿至145亿美元,但实际营收只有100亿美元左右。
这意味着尽管TikTok用户规模比抖音高一倍,但收入只有后者的一半,商业化效率不佳。广告虽是全球互联网平台的变现渠道之一,但2022年恰逢全球数字广告业下行的节点,即便强如谷歌和Meta也面临困境。TikTok也不例外,而直播打赏和直播带货则遭遇了适应性问题。

海外用户熟悉哪种商业模式?答案是付费。在TikTok宣布推出付费视频后,海外用户对此非常“平静”,甚至几乎没有反对声音。
相比之下,去年夏季B站也尝试了付费视频,拥有上百万粉丝的UP主“勾手老大爷邓肯”推出了与TikTok Series非常相似的“付费视频集”。然而,结果却完全相反。自从上线付费视频以来,“勾手老大爷邓肯”已经掉粉数万,不少粉丝在评论区发表了不满或不解的声音。
许多国内网友认为,付费视频需要有门槛,人们普遍更认可由专业人士背书的职业培训等传统知识付费,但对于素人的付费视频则表现出强烈的抵触,即抵制粉丝向的付费。

然而,在海外市场,特别是欧美市场的情况却完全不同。在TikTok走红之前,海外用户主要消费视频内容的平台是YouTube(长视频)、Netflix(影视剧)以及Twitch(游戏直播),而这三大平台的核心收入实际上都来自订阅服务。海外用户通常会在Netflix上订阅会员,在YouTube频道和Twitch直播间订阅他们感兴趣的YouTuber或主播,这才是他们的日常生活。
对于海外用户来说,订阅视频创作者的频道并付费仿佛是理所当然的事情。许多观看过YouTube的朋友都知道,YouTuber也会在视频中请求用户“一键三连”,但他们往往不使用“Fellow(关注)”,而是使用“Subscription(订阅)”。没错,在国内市场被抵触的“圈粉丝钱”,反而在欧美是司空见惯的事情,创作者愿意付出,用户也愿意支付。

但是,这种商业模式在海外市场是完全不同的。在TikTok走红之前,海外用户消费视频内容主要集中在YouTube、Netflix和Twitch这三个平台上,其中核心收入来源都是订阅。海外用户会在Netflix上订阅会员,或者在YouTube频道和Twitch直播间订阅自己感兴趣的YouTuber或主播。对于海外用户来说,订阅视频创作者的频道并不奇怪,相反,这是一件司空见惯的事情。
在欧美互联网行业中,付费购买内容已经成为主流。与国内市场不同,欧美互联网公司更倾向于直接向用户收费,而不是将成本转嫁给第三方或从第三方获取收益。这种商业模式的妙处在于将用户的时间“货币化”,因为大多数用户的时间并不值钱,所以广告主也愿意为流量付费,使得互联网的免费逻辑自然行得通。但是,这种免费的互联网服务往往不能构建持续稳定的用户生态,用户的忠诚度难以保障。因此,如何避免用户流失成为欧美互联网公司所面临的一个问题。
在这种情况下,垄断就成为了欧美互联网公司避免用户流失的一种方式。由于版权保护得到了更严格的贯彻,为内容付费已经成为欧美市场的主流。Netflix、YouTube等平台已经为用户提供了这种服务,因此TikTok也为创作者提供了一个与YouTube看齐的多元化营收体系。加入付费视频功能是为了让创作者将更多精力投入在TikTok上,同时也是为了粘住他们的粉丝,避免用户流失。